首先,我認為O2O的模式本身對于目前的汽車后市場是有缺陷,甚至可以說是存在誤區的。
汽車后市場歸根結締是一個服務為主導的市場,服務的體系化與社會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就注定了在O2O模式中,如何了解Online聚集的客戶群體需求成為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然而,這也只是第一個問題,汽車服務O2O實際上面臨來自線上、線下兩方面的困擾:
線上:汽車售前是產品,售后是服務,產品與服務展示在網頁中存在巨大差異
汽車服務對車主而言是間接的,不像餐飲服裝那么容易通過消費者點評展現出來,因此簡單的網頁很展示汽車服務品質。說白了,車修的好不好,修車的人知道,開車的人不一定清楚——車況好壞,有多少司機清楚?汽車不會說話,所以Online對于“汽車前市場”的價值遠比汽車后市場價值大,因為售前汽車是產品,售后汽車則是服務。
汽車作為一個復雜的商品,在售前可以通過加強互動交流去體現產品的價值,“賣的總比買的精”,話糙理不糙;但售后服務就不一樣了,車在消費者手里,再專業的線上咨詢也是“瞎子摸象”,最終還是要指向線下服務去現場解決問題。這就決定了Online在推廣汽車服務方面存在缺陷,而這種缺陷是幾乎無法彌補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轉化成本居高不下。不客氣的講,目前專業汽車飾品網站都扛不住成本壓力,就不要指望Online能夠低成本推廣服務了。
線下:4S店與保險公司合作形成體制壁壘
由產品的復雜性與服務的專業性、多樣性造成的知識不對等,成為4S店相對社會化汽車服務機構,在汽車售后服務中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原因之一;而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4S店與保險公司合作形成的體制壁壘。
可以說,從汽車銷售之后,商家與消費者間就產生了知識上的不對等及體制壁壘,這是Offline一種天然的、不可能被商家主動放棄的優勢,而Online或者說互聯網的特性正是消除不對等與體制壁壘,這構成了一個在短期內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作為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自己革自己的命的。因此在汽車后市場中,汽車維修細分市場是不會對Online感興趣的。
那么汽車后市場其他的細分市場會對O2O模式感興趣嗎?
汽車用品、以及由汽車便捷性與個性化需求支撐的細分市場對Online是感興趣的。其中汽車用品有兩種:一種是以飾品為主的產品,一種是依賴服務的養護產品。前者已成為快消產品,只需要Online就可以,不需要Offline;但O2O對后者有價值,只是這種價值需要體系化與專業化服務才能體現,并且需要保持合理利潤才能持續發展,這一點又跟Online的特性產生沖突——互聯網平臺最讓消費者興奮的就是價格“沒有最低”,靠Online聚集有效客戶群,有了價格話語權去議價,就是所謂的“團購”模式的爆炸性增長的原因,也是O2O最基本業態之一。
“點評”模式貌似能推廣汽車O2O服務,但“點評”同樣面臨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網友參與點評的網上平臺盈利模式決定了其要跟線下服務網點分利,這讓結算變得困難,因為前端收費幾乎不可能,后端收費也是問題多多。消費者要的便宜,服務提供商要獲得利益,還有多少空間能留給居間的Online平臺供應商呢?
綜上所述,O2O模式的倡導者在汽車后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遭遇困境:汽車服務在銷售中的壁壘打不通,消費習慣難改變,商家更是難以說服。所以,O2O模式目前在汽車后市場做起來也就是“打車服務”,即沒有知識與體制壁壘,只提供便利性、工具化的產品與服務。
于是汽車后市場中其他細分市場如何開展O2O就有了現在雷聲大雨點少的現狀。我認為O2O模式在汽車后市場會向兩個方向演變——一是成為實業背景廠商的創新性CRM手段,另一個則是成為掌握海量線上客戶資源的互聯網企業向線下滲透的渠道體系。還有一條相當不靠譜的路,就是拿O2O概念線上忽悠風投,線下忽悠招商加盟,可是投資人都不傻,多數的結果是Online沒招來風投,Offline沒有迅速招商成功,兩頭都扯著“O”了,就剩中間的“2”了!
